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正文

一把油布伞的非遗传承—经管学院开展礼敬中国传统文化美育专项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2-06-28

621-22日,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礼敬中国传统文化美育专项实践团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一把油布伞的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泾县国民油布伞厂,探寻油布伞背后蕴藏的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

622日上午九点半,在油布伞制作工艺第六代传承人郑国民先生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了油布伞的历史故事和创新发展的历程。郑国民先生是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出生泾县昌桥乡孤峰村世代制伞人家,国民油布伞厂厂长,也是全国制伞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油布伞行业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国家油布伞行业标准起草人之一。在现场的交流当中,团队成员们积极提问,展示了对油布伞制作工艺的浓厚兴趣,而郑国民先生和资深老工人也向成员的详细的介绍了油布伞的历史典故和来源故事——鲁班造伞,并说:“伞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发明之一。”

团队成员合影

郑国民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油布伞厂的历史

下午2点,资深伞匠人带领实践团成员进行近距离观看油布伞的制作工艺,并且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每个步骤,展示了各类工具。油布伞制作技艺共有12道大工序、88道小工序。除为人熟知的选料、做伞骨、制伞柄、穿伞架、画伞面、穿伞中堂、熬制桐油、上油,还有很多纯手工的制作工序,每一道都不能出错、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一个细节就可能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他说:“就算再厉害的手艺人,做一把手工的油布伞也要耗费一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油布伞的部分制作工艺,并对劳动人民的智慧授以深深的敬佩。

团队成员观看油布伞制作工艺

下午4点半,团队成员在的指导下亲自参与了制作油布伞,队员们自己动手实践,动作显得笨拙生疏但是个个都认认真真完成基本的步骤。团队成员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了非遗的魅力所在,对保护非遗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制作结束后,队员们与郑国民先生一起为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挂牌。


志愿者们自己制作油纸伞

为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挂牌

此次探寻油布伞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对于泾县的油布伞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志愿者们通过亲身实践探寻了非遗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纷纷表示要发扬工匠精神,不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