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有一种旅程,只为一种传承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精神文明构建之梦。一个国家只有正视历史,尊崇文化才能昌盛,一个人也只有经受文化的熏陶,接受文明的洗礼才能够成才。遍访桐城,沐浴文化之风,7月28日,经管学院一行10人来到了桐城这座文化名城。安庆桐城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被称为桐国,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有“文都”的美誉。
志愿者们的首站便是桐城文庙,它是桐城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桐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桐城文庙几经修缮,现位于市府广场,经过修整后的文庙格局堂皇,却仍不失古朴典雅,那红绿遮掩下的红瓦飞檐透出一种沧桑风情,却又不失“流韵遗风”的秀丽之美,在周边人流穿梭,极尽繁华的景象掩映下安然自立,让我们顿生敬畏之情。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有大成殿、大成门、门楼,并配有文昌祠、崇圣祠棂星门、泮池、泮桥等建筑,同时文庙也是桐城市博物馆的所在地。大成殿端庄儒雅的先贤大儒让我们感知学识的雄浑厚重。而大成殿右侧的“桐城派研究展览馆”让我们领悟了“天下之文章,其出桐城乎!”“天下高文归一县”“家家桐城”的魅力所在。
随后我们来到了六尺巷遗址,这条100多米长,两米宽的小巷子身后有一个流芳百世的故事。当我们踩在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时, 张宰相那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仿佛正在耳边吟颂。这个故事后人广为传颂,告诫后人要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包容忍让、平等待人,更成为人们教育子女、治家、处世的典范,毛主席在1956年11月接见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吟咏了这首诗的后两句,用来比如邻国的相处之道。
我们在参观桐城文庙和六尺巷遗址时,访客寥寥无几,我们不禁感慨当物质文明泛滥之时,精神文明和文化沉寂了吗?桐城文庙寂寞冷清,虽与这个张扬外放的时代有些不相适宜,但我们更相信这是儒家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固有姿态。桐城文庙几经搬迁,不断修葺的历程,更是桐城人崇尚古哲先贤,光大桐城文化的有力之举,让每一个来此朝圣的后人都能得到灵魂和思想的涤清与重铸。六尺巷那可以触摸的墙体青砖,仿佛就是历史的脉动,巷旁香樟树伴随着微风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就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茵茵诉说……
此次文化之行,让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安庆文化,他们都是安庆各市县的同学们 ,更有着特殊的情愫倾注其间,以文化见著于世的安庆,自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崇拜,他们在沧海桑田中绵延至今,足以证明精神文明的浑厚与凝重……这难道不是在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的今天疯长出的一束束光芒中最为璀璨的一缕吗?
至此,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告一段落。
有一种旅程,只为心中的那抹彩虹,我们在路上,我们更在行动,安庆人会将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安理学子会将梦想华丽蜕变,继续在寻梦、追梦、圆梦的路上风雨兼程,传承传统文化,践行美丽中国梦,安理学子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