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装到粉笔,他把青春写在大山深处——经济与管理学院戴政宏先进事迹
“戴老师,我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像您一样的军人、老师!”
甘肃陇南山区的一所乡村初中课堂上,孩子们的目光坚定而明亮。而他们口中的“戴老师”,正是安徽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戴政宏。退役军人、支教教师,他用不同的身份书写着同一个答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春的力量。
“不管身处火场还是讲台,我始终相信,青年就要把理想写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戴政宏说。
扎根山区教学一线,点燃孩子的希望之光
从内蒙古消防部队退役后,戴政宏选择再次“奔赴一线”——这一次,他把讲台搬到了陇南山间。作为班主任,他不仅承担生物、道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要面对学生基础薄弱、家庭困难等现实问题。教学之外,他组织开展“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班会、“我眼中的新时代”团队培训等活动,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我,坚定理想信念。
组织陇南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在一次家访中,他走进了一名留守儿童家中,发现孩子长期缺乏家庭陪伴,性格内向敏感。他主动建立“成长观察档案”,课后常带孩子聊天、辅导作业,慢慢地,孩子眼里有了光,也有了笑。
指导学生学习摄影技术
“支教不是一场短暂的热血,而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戴政宏说,他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融入职业选择,无论在火线救援,还是在讲台之上,他都选择站在最需要的地方并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支教期间先后荣获陇南市武都区2022年优秀共青团员、支教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获奖情况
回归校园肩挑团务,服务青年成长发展
支教归来后,戴政宏没有“卸甲归田”,而是立即投身到青年事务中。作为校团委副书记,他积极推进青年思政教育和实践引导,将支教时的所见所感融入工作理念,着重培养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意识。
他牵头策划“青春·志愿·西部行”宣讲系列,邀请往届支教团员分享成长经历,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流学习期间,他还围绕“推动青年就业,激发西部活力——实现青年群体价值的路径探索”开展研究,希望为更多扎根基层的青年提供制度支持和精神滋养。
组织西部计划宣讲活动
教育与信仰并行,青春与祖国同行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他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及时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总结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戴政宏深知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做好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支教服务期中,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提升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余时间阅读文献,培养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科研表达的能力。研究生期间积极参与科研训练,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与专业素质,使得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扎实、专业技能更为娴熟,在科研训练中培养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在实事中求是。目前专业课成绩处于班级前列,连续2年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积极参与课题科研训练,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与专业素质,参与多项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坚持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与各高校多类专业的同学合作,跨专业组队参加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以及国元证券杯等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并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继续在奋斗的路上前进着,也许每一步的步子迈的并不大,但是总努力地在向前走。
奋斗的每个日子是平凡的,但不绝是平庸的,在服务他人中实现价值,在默默耕耘中坚定信仰,他的故事,也正在激励更多青年将热爱与奋斗写进祖国山河之间。
撰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蒋倩倩
核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胡珊珊
编辑: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双双
审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姚德利